2016年3月22日

「課程設計」與「自殺防治」雙管齊下的班級經營術


中國最早罹患憂鬱症的文人

我曾參加精神科的醫療講座,主講人說︰「屈原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罹患憂鬱症的人,感謝屈原讓我們端午節得以放假一天。」全場哄堂大笑,這些笑的人應該都不是憂鬱症患者,我想。

屈原被流放了兩次,第一次歷時六年,第二次長達十八年,這漫長的歲月裡想必他經常聽到這樣的笑聲,訕笑他「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固執與愚蠢吧!

站在江邊的屈原,與其老師講,不如學生想
 
屈原的臉上盡是失意文人的落寞,仕途不順,遠離國家權力運作機制,是其生命理想和人生成就的一大挫敗,多年來憂生濟世的抱負無法上達天聽,無法參與國家大事之運作的苦處,不言而喻。


<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請畫出屈原當時的樣貌特徵,並寫出他心中的千頭萬緒。

可能屈原反覆說著同樣的話,日復一日,就像阿吉仔的「命運的吉他」充滿著對命運的控訴與萬般的無奈。


防微杜漸避免憾事。輕生的人會若有似無地留一絲線索,讓我們有「機」可循,有機會扶他一把。珍惜生命交會的時刻,「關心才能不關心」。

都是屈原的錯,仙女快接電話

暑假期間,我剛從日本返抵桃園機場,手機一開機,跳出兩則訊息:

小鈺:「都是屈原害小花悲觀的。」

小恩:「仙女,妳去看小花po的文,我跟小鈺都在想她會不會去自殺?都是屈原的錯,仙女快接電話!」

我上網時,小花已刪除貼文,其他學生火速將小花全文截圖給我。「…..乾脆當個安靜害羞沒有意見的小孩,最好完全沒有朋友 這樣才不會有失去的痛苦,越大只會更能感受世界的殘酷……,很煩。我寧願學屈原。」


小花覺得有些事無人可說,說出來怕會得罪人,積壓在心裡,好累。開學以後,有意無意跟小花聊天的次數多了,狀況好時,她會說沒事;心情不好,也願意跟我聊聊心裡話。輔導老師也持續輔導小花,直到畢業。


救人一命,大功一支仍嫌少

行善的人通常不在意表揚,我還是寫了簽呈給校長,記上小鈺和小恩大功一支表達我的感謝。

「小鈺與小恩認為助人之舉乃小事一樁,不足掛齒,但在導師的眼中此舉卻如珠玉潔白之難能可貴。人命關天,兩人不是用嘲笑戲謔的態度,也不是抱著看好戲的心理,……這兩名學生能有此警覺降低了憾事發生的機率,經與輔導老師范昕玲溝通後,一致認為防微杜漸勝於事後宣導與補救,懇請校方針對小鈺與小恩對於此事的高度關注和警覺給予大功之實質肯定,也足以為其他學生之表率。」


想想小花發文時的心理狀態與外在神情是不是有可能像屈原當年一樣沮喪?當年如果有人覺察到屈原的無助,屈原的人生或許會有不同的選擇,這就是文學作品中歷久不衰的人性共感


在生命的轉折處放下批評與猜疑,從細微處看到同學的無助與需求,懂得通報導師,我以身為小鈺與小恩的導師為榮。

課堂活動設計落實生命教育的三個重要的關鍵

一、師生互信,學生會成為老師的雙眼,主動關懷弱勢學生。

二、重視學生的感受,把學生的話當真,學生就能聽進去老師的勸慰。

三、活動設計務求觸發學生的同理心,內化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關心才能不關心」。


班級經營除了關心,沒有其他。」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轉載「我寧願學屈原…」憂鬱文別輕